铭记历史 奋发图强
本报评论员
警报为历史而鸣,钟声为和平而响。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14响“警世钟”,寓意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3分钟防空警报,与火车、轮船、汽车鸣笛交织在一起,在辽沈大地久久回荡。那血与火的历史,我们永不能忘、永不敢忘、永不会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崇高礼赞,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永恒真理,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提升了我们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伟大抗战精神穿越时空,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94年前,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挺膺担当,吹响挽救民族危亡的号角,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我们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时光流转,精神永存。每年的9月18日,沈阳都举行撞钟鸣警仪式。纪念不仅是为了回望历史,更是为了让历史照亮前路。14年浴血奋战,面对民族生死存亡,全体同胞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以诸多之“最”——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谱写气壮山河的抗日史诗,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辽沈大地英雄遍地。从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中燃起抗日烽火,到各族群众自发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斗争;从工人群众秘密生产抗战物资支援前线,到乡村百姓节衣缩食为抗日队伍送粮送药……辽宁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面对残暴的日寇,没有退缩、没有屈服,而是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一大批抗日英雄在辽沈大地留下了英勇战斗的足迹,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赞歌。
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今天,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每一块“红色地标”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修缮革命旧址、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课堂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让青少年了解抗战历史,让广大群众感悟英雄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辽宁正处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最大限度凝聚起一往无前、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坚决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加快实现辽宁全面振兴。
责编:李 莹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