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论坛丨能落地的才是好政策
胡海林
不久前,笔者在走访一家民营企业时,对方分享了一个故事:当地数据部门通过政策库和企业库双向匹配,识别到他们符合一项激励政策,很快便把奖补资金打到企业账户;而在此之前,他们对当地有关惠企政策却知之甚少。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地。从减税降费到融资支持,从审批简化到权益保障,政策红利能否真正抵达企业,“最后一公里”的畅通程度既是最直观的标尺,也是地区营商环境优劣的核心评判标准。因而,把政策落地效能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政策目标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现实中,有的地方看似政策供给充足,但时常存在“企业找不到政策”的现象,有的则陷入“申请材料过多”“流程复杂”困境,稍有疏忽便错失机会;更有甚者,部门间协调不畅导致“红利”大打折扣。类似的梗阻,成为政策落地的“绊脚石”,无疑会拉低营商环境的温度。
再好的惠企政策如若不能落到实处、不能兑现,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任其“飘在纸上”“挂在嘴上”,不仅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还会让企业对地方营商环境投出不信任票。因此,建立健全政策跟踪、反馈和评价机制也大有必要,既能检视政策落地效能,又能为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从“政策供给”到“落地见效”的跨越,考验的是治理能力,彰显的是服务温度。疏通政策落地的堵点,除要多途径、多形式、多方位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外,还要善于整合涉企优惠政策,跟进完善政策精准推送、事项在线办理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经营主体,扩大惠企政策“非申即享”应用场景。
事实上,经营主体对惠企政策并非天然“无感”。在涉企政策制定时,也应当多组织企业参与,充分吸纳来自实践一线的意见,不仅利于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而且利于增强双方的“黏性”,实现政策效应和市场反应的“双向奔赴”。
责编:曹思洋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