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论坛丨新质生产力呼唤“新知干部”
董翰博
近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围绕“原子级制造创新发展”开展专题学习。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地方领导干部是否具备理解前沿科技、把握产业趋势、推动创新落地的能力,正成为决定区域发展能级的关键变量。
“十五五”时期,新兴支柱产业、未来产业的战略性、引领性作用将更加凸显,若领导干部对技术底层逻辑缺乏基本认知,就难以精准识别真正具有潜力的产业发展方向,容易陷入两种误区:或盲目追逐热点,导致资源错配;或“看不懂、不敢碰”,错失战略机遇。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新技术、新产业,还需要真正懂行的“新知干部”。
“新知干部”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一是主动学习前沿知识的意识,并能从中捕捉产业发展的机会;二是识别真实需求的能力,比如面对科研团队或科技企业,能深度了解“瓶颈在哪里”等关键问题;三是推动成果转化的行动力,比如善于搭建桥梁,打通全链条。简言之,“新知干部”是连接技术与产业、政策与市场的关键枢纽。面对新兴领域,不盲从概念,也不因“看不懂”而回避,而是基于专业认知作出科学判断、挖掘发展机遇。
成为“新知干部”,仅靠个人自觉不够,更需制度支撑。首要是推动前沿科技学习常态化、场景化,在学习中多聚焦具体赛道的“深潜”。同时探索组织“科技工作者+经营主体+领导干部”三方对话,让干部在真实讨论中理解技术边界与产业痛点。鼓励领导干部定期走访重点实验室、中试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一线感知创新脉搏。
还应探索将“科技素养”“创新服务成效”等表现纳入干部评价考核体系,对善于链接科研与产业、敢于支持探索性项目的干部予以肯定;同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创新探索给予合理容错。
放眼全国,区域竞争已从拼政策优惠、拼要素成本,转向拼创新生态、拼治理能力。其中关键是干部自身的知识更新、思维跃迁。只有更多干部愿意花时间了解前沿科技动态,敢于在决策中追问技术细节,善于为长期创新提供支持,新质生产力才能真正拥有扎根的土壤,辽宁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得更稳、更远。
责编:盛 楠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