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辽超” 看到怎样的未来

大连队举起“辽超”冠军奖杯。 本报记者 孙海涛 摄
本报记者 赵博文
11月15日,大连梭鱼湾足球场,2025第二届辽宁城市足球超级擂台赛(简称“辽超”)迎来总决赛。最终,实力更胜一筹的大连队以4∶0如愿夺冠。
巅峰之战,55678名球迷来到梭鱼湾足球场共同见证,创下“辽超”自创办以来的观众上座人数新纪录。电视上、网络中,超30万人次同步观看直播。这是本届“辽超”吸引球迷的最佳例证。
足球运动加速普及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辽超’,我们希望总结参赛经验,让我们县的业余足球像‘辽超’这般红火!”黑山县队领队张达欣向记者道出了心声。黑山县的乡镇足球超级联赛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未来还将继续办下去。“这次‘辽超’给了我们信心,也给了我们加速普及足球的动力。”黑山县队球员闫宇表示。
与去年相比,今年“辽超”在球员报名规则上作出改变:允许每支球队拥有一定数量的超龄球员。这让很多人有了重拾足球梦的机会,抚顺队球员庄昊澄便是其中之一。18岁成为职业球员,一年后因伤退役,退役后经营生鲜超市的庄昊澄从未放弃足球。抚顺队获得本届“辽超”北区冠军,庄昊澄的表现可圈可点,这让他幸福感满满。庄昊澄坦言:“经营超市是我的生活,踢足球是我的梦想。”
与庄昊澄类似的足球爱好者还有很多,“辽超”成为辽宁足球底蕴丰厚的生动注脚。
城市凝聚力不断提升
11月15日,“辽超”总决赛万众瞩目。比赛当天,1600余名本溪球迷前往大连梭鱼湾足球场。本溪球迷刘先生说,自“辽超”淘汰赛变为主客场制以来,本溪球迷已经多次随球队远征客场。“从最开始的几十人,到后来的几百人,再到今天的数千人,赴客场的本溪球迷规模不断壮大,我由衷地感到城市的凝聚力在不断提升。”
“辽超”——这场扎根于辽宁的足球盛宴,在省内各个城市之间搭建了竞技与交流的桥梁。它像一粒满载足球热情的“种子”,播撒在辽宁的大地上,培育出热爱家乡的球迷。
在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魏宝认为:“一座城市想得到良好发展,凝聚力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体育比赛则是展现凝聚力的最佳平台。无论是场上球员为了胸前的城市拼搏,还是场下的球迷为支持的球队呐喊,都是这份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辽超”经验值得借鉴
“辽超”决赛前,大连市体育局副局长王文勇表示:“这次我们是按中超的标准来准备‘辽超’总决赛。同时,也在为举办第三届‘辽超’和第一届‘东北超’积累经验。”
11月5日,东北地区城市足球联赛(简称“东北超”)推进会议在沈阳举行。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政府和体育部门负责人围绕联赛实施方案的拟定展开深度研讨,启动“东北超”谋划设计。
辽超除11人制正赛外,还同步举办技巧、射门等群众比赛,覆盖超120场赛事,极大提升全民参与度。“东北超”可参考该设置,在正赛间隙或赛区周边增设草根赛事,不设严苛门槛,吸纳各年龄段足球爱好者参与,既扩大赛事受众,也契合其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定位。
“辽超”不仅是足球赛事,更是推动文商体旅深度融合的平台。辽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北地区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东北超”可以借鉴“辽超”经验。“‘东北超’以足球为纽带,推动东北地区文体旅商融合,将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激情与活力。”
责编:盛 楠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