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构建多能互补新型能源体系
国家电投阜新风火储热融合基地核心项目完成关键吊装作业
加速构建多能互补新型能源体系

图为国家电投阜新风火储热融合基地项目建设现场。 本报记者 张铭哲 摄
本报记者 张铭哲
银灰色的钢结构、在高空缓缓转动的塔吊长臂,与地面穿梭的工程车辆,共同勾勒出一幅火热的建设图景。这是国家电投阜新风火储热融合基地重要组成部分——阜新发电公司四期2×350兆瓦热电联产机组扩建项目建设现场。日前,该项目成功完成5号锅炉大板梁吊装作业,标志着5号锅炉钢结构主体安装已全部完成,机组建设转入受热面设备安装阶段。
国家电投阜新风火储热融合基地项目是辽宁首个煤电和新能源实质性联营项目。项目以1000兆瓦大型风电基地为基础,以2×350兆瓦热电联产机组为支撑,以400兆瓦共享储能电站为补充,年发电量可达53亿千瓦时。
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阜新发电公司四期扩建项目将建设两台350兆瓦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具有超高效率、超低排放、超低能耗的技术优势。
“工程一直按照计划稳步推进,相继完成了烟囱外筒壁结顶、主厂房A排结构封顶以及5号锅炉大板梁吊装等多个重要节点。”阜电扩建筹建处主任助理张凤强介绍,“当前施工重点集中在6号锅炉钢构架安装、汽轮机基础浇筑及脱硫塔建设等环节,计划首台机组于2026年10月投产,第二台机组于同年12月投入运行。”
在供热方面,国家电投阜新风火储热融合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满足16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需求,逐步替代供热区域内25台小型燃煤锅炉。
通过推进“火电+新能源+储能+供热”一体化合作模式,项目可有效整合风电清洁可再生优势、火电兜底保障作用与共享储能“削峰填谷”效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展,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加速构建清洁高效、先进节能、安全稳定的新型能源体系。
责编:李莹
审核: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