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
英明 李思含
核心提示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把“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发展和安全统筹起来推进,实现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
深刻把握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辩证统一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安全和发展二者互为条件、辩证统一。没有雄厚的国力支撑和物质基础,安全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任何安全都难以保证。没有坚不可摧的安全保障,发展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任何发展成果都可能前功尽弃。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这项系统工程中,发展解决的是动力问题,既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支撑;安全解决的是保障问题,既是确保发展的前提条件,又是确保国家和民族发展行稳致远的坚强柱石。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统筹“两个大局”,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和安全这个“头等大事”同步抓好抓实,才能增强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底气,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只有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才能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面对当前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做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一方面,要靠发展破解突出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在不断壮大物质技术基础上谋求安全,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以守牢安全底线筑牢发展基石,以系统观念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在唯物辩证法的视域中,底线思维属于量变质变规律在思维方式中的科学运用。底线是指不可逾越的红线、警戒线、限制范围、约束框架。一旦突破底线,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底线思维启示我们,日常要做到居安思危,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风雨来袭时有备无患,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思维方法。毛泽东同志强调:“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告诫全党时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正是我们党坚持运用底线思维,凡事都从最坏处作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才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化解了各种风险与挑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胜利。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全面把握和准确判断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科学运用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凡事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做到“有守”和“有为”有机统一。要把坚持底线思维的科学方法运用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去,特别对那些可能迟滞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加强研判、全力防范,牢牢守住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底线。要不断增强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定斗争意志,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预见和准备。要提高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提前系统谋划好防范化解风险方案,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健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机制,形成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的协同机制,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充分证明,外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是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越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体现了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战略考量,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既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又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安全保障。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要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防范和化解产业链供应链“堵链”“卡链”“断链”“掉链”风险。要聚焦政治、经济、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加强安全能力建设,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要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深化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国际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本文为辽宁省2025年全省决策咨询和新型智库委托研究课题“3号选题”阶段性成果)
责编:王永
审核: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