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歌剧院重磅打造新剧9月21日上演
辽宁歌剧院重磅打造新剧9月21日上演
记者直击歌剧《邓世昌》最后排演
歌剧《邓世昌》海报。
本报记者 吴 丹 文并摄
崩裂的大海,血染的天空,倾斜的战舰……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将领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杀敌,以身殉国。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四年磨一剑,集结《苍原》主创打造歌剧《邓世昌》,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形象。该剧是如何发挥歌剧艺术特质,以巧妙的构思、丰满的人物、富于变化的音乐展现厚重历史主题的呢?本报记者以3个月来的跟组式采访,为您揭秘。
28年前,辽宁歌剧院排演了堪称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苍原》。如今《苍原》主创再聚首,该剧院与导演曹其敬、编剧黄维若、舞美设计高广健、灯光设计邢辛再度合作,并携手作曲家孟卫东、服装设计阳东霖,秉承锻造精品的意识,启航新时代。歌剧《邓世昌》将于9月21日至26日在辽宁大剧院演出。
目前,该剧已进入剧场合成阶段。
6月30日
东港孤山镇 采风
“唱词从心底往嗓子眼儿里涌”
大鹿岛东山,沿着104级台阶缓步而上,映入眼帘的正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邓世昌墓。歌剧《邓世昌》作曲孟卫东和几位主演神情肃穆地鞠躬祭奠,为魂归于此的邓世昌和甲午海战无名将士们献上鲜花。西南5至11海里处,便是当年甲午海战的遗址,主创们乘船出航,在海浪的拍打和船的颠簸中,北洋水师官兵和来犯倭寇的厮杀声仿佛在耳边响彻。“滚滚的黄海波涛,埋葬着甲午忠魂……”他们轻轻吟唱起歌剧中的片段,热血在身上沸腾奔涌。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必修课。为更好地创作歌剧《邓世昌》,作曲家孟卫东风尘仆仆地来到甲午海战发生地采风,寻找灵感,收集素材。他认为,走近历史、走近英雄,对这部歌剧的音乐创作大有益处。
听讲解员讲述打捞致远舰将士遗骨的经过,一字一句地念起邓世昌雕像铭文……各种历史细节纷至沓来,主创们深受教育,感触颇多。该剧主要角色由青年演员担纲,傅伟林饰邓世昌,姚亚端饰何玉娘,孙艺宁饰少年邓世昌,张元军饰刘忠。在参观结束后的剧本研读会上,年轻演员声情并茂地朗诵剧本,读到动情处,眼角湿润起来。“通过采风对甲午海战和邓世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为日后角色塑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再唱起《你是大海上的朝阳》,心潮澎湃,唱词从心底就往嗓子眼儿里涌。”姚亚端说。
“甲午海战发生在辽宁海域,讲好辽宁故事是辽宁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院长田剑峰表示,在进行宏大叙事和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方面,歌剧艺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布景用的货物用大货车运了6车,装台花了4天时间,参与本剧的演职人员逾200人。无论从题材、体量还是主创实力、演出阵容、舞美手段上看,这都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大歌剧,丰满而壮阔,深沉而广大,磅礴且浑厚。邓世昌和致远舰水兵们在甲午海战中以身殉国的这种血性,如滴血杜鹃惨烈绽放。我们敬仰民族英雄邓世昌,试图在歌剧的大舞台上再现他的人生道路、英雄气概和精神世界,以不忘历史、激励后人。”田剑峰如是说。
7月10日
辽宁歌剧院 音乐排练
“剧中‘航母’排练容不得一分偷懒”
近百名演员面对指挥坐好,曲谱和水杯成了桌上的标配。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指挥家许知俊优雅地扬起手臂,银白色的发丝根根飞扬,随着指挥棒的起伏,乐声和歌队合唱交织相和。在调配钢琴演奏的同时,他的眼睛也紧盯着面前演员的表情,耳朵搜索着声音中的差异之处。
“歌剧排练被称为艺术门类里的航母,它投入非常大、流程很多,急功近利是不行的。只有经过无数次磨合,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品质。”许知俊说。正是源于对这部歌剧深刻的悲剧性及强烈的抒情性的追求,他在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乐手对音准节奏的把握等关键问题上,有着严格的要求。
许知俊告诉记者,要在舞台上具象化展现出有血有肉、感人肺腑的英雄人物形象很难。作曲扩大了何玉娘的音乐篇幅,突出了何玉娘作为丈夫精神支柱的有力作用,让邓世昌铮铮硬汉的形象多了几分柔情,使英雄行为有了深刻的人性根基。
长久以来,歌剧创作存在一个误区,即过于注重音乐技巧的展示,而忽略了旋律的美感,普通观众听不懂、不爱听。“为了让这部剧好听好看,我们邀请了孟卫东担任作曲,他因创作《同一首歌》《今夜无眠》和《新闻联播》片头曲等而家喻户晓,作品以旋律性强见长。”辽宁歌剧院副院长、该剧执行导演殷之声介绍,本剧共分六幕,演唱上采用了咏叹调、宣叙调、二重唱、四重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等形式,作曲还融入了广东音乐、北洋水师军歌等元素以衬托剧情、体现地域风情,让歌剧这个舶来品有了更多中国文化的内核。
8月29日
辽宁歌剧院 分场排练
“唤一声爹娘亲人,我们再也不回来了”
三楼排练场,一下子挤进去八九十人。40人的男歌队和36人的女歌队迅速找准位置,站定。墙上,“铭记甲午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勇担文化使命,助力全面振兴”的条幅甚是醒目。
身着披风,腰佩长剑,身高1.92米的青年演员傅伟林站在斜坡舞台的顶端更显气宇轩昂。得知父亲去世噩耗,又闻法舰偷袭马尾港、水师伤亡惨重,邓世昌喊出“军人的天职就是赴死沙场”的豪言;浑身是血的邓世昌听到水兵惊呼炮弹没了,坚定地高唱:“虽然没有炮弹了,还有我们的血肉精魂!”男歌队悲壮的歌声随之响起,“撞上去,把吉野号撞沉!血与泪交织着不屈,唤一声爹娘亲人,我们再也不回来了!”悲剧的气氛到达了顶点,每个人都眉头紧锁,眼里冒着火,崇高的人格精神、炽热的爱国情怀在这一刻释放。虽然是普普通通的一次联排,演员们没有化妆,效果已足够震撼。
“沉到海底后,仍得保持英雄气概,守着致远舰、守着炮,有朝一日还要去杀敌人!”82岁的导演曹其敬对演员进行着细致的指导,目光灼灼,声音洪亮而坚定。
“我希望把这部剧做成一个充满英雄气概的悲壮的正歌剧、大歌剧。邓世昌身上的英雄主义和以身殉国的壮举,是这部剧在风格上所追求的。”曹其敬说。任何英雄人物的成长都是有过程的,这部剧讲述了邓世昌从18岁立志从戎到为国捐躯的经历,选取了其中几个闪光节点,包括他与何玉娘相知相恋、相互支持的爱情佳话,面对父亲病故,在尽忠还是尽孝问题上的艰难选择;在国外采购军舰时以智慧解救流落海外的中国劳工……故事性很强,具有深刻的反思、启迪意义和激人奋进的艺术力量。
《邓世昌》有4个主演,歌队则充当了“第五角色”。“歌队具有多功能的性质,可能是叙述者、参与者,也可能是旁观者,可以进入剧情,也可以跳到剧外,更有利于叙事和抒情,这是该剧的一大特点。”曹其敬表示。
8月30日
辽宁歌剧院 定妆拍摄
“浸染血迹的披风在浪里飘动,海的元素无所不在”
服装间内,专为歌剧《邓世昌》而定制的近200套各式服装挂满了长杆。阳东霖一趟趟地折返于服装间、导演工作室之间,为几十位演员试装、测量、调整。身为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服装设计师、大热舞剧《只此青绿》主创的他此次担纲《邓世昌》的服装设计。
从阅读剧本、分析人物、建立独属于该剧的美学观,到出设计稿、与主创团队沟通、制作和改装,阳东霖和团队花了很长时间。“歌剧服装更强调体积感和造型性,但中式服装更多地强调平和整,如何让它在符合东方美学的同时又能满足歌剧这种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的要求,是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阳东霖说。
“导演不希望演员服饰太写实,更希望其作为流动的色彩出现。因此,对女歌队服装,我们使用了海浪的概念,融合了满族服饰的特点,形成流淌的海水的画面。”阳东霖说,如同汹涌的海浪一样,具有民族气节的无畏勇者,终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剧中邓世昌有4个阶段的服饰,每套都契合其当时的身份特点。他有3件披风,银灰色披风在海蓝色的浪里格外醒目,红色披风凝结了他强烈的家国情怀,灰白色披风陪他一路征战残破了,浸染血迹,随风飘动,此刻它不再是一件普通披风,更多的是承载着他的英雄情结。
责编:盛 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