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壮丽 我说长城丨新疆这座古老烽燧何以出现“汉唐对望”的奇观?
拉依苏烽燧(烽火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城西约20公里,由汉代和唐代两座烽燧和一个小型戍堡组成。这处看似不起眼的烽燧遗址何以出现 “汉唐对望”的奇观?它们又见证了怎样的风雪边关与家国情怀?和“网红局长”何淼一起打卡拉依苏烽燧遗址↓↓↓
大美新疆的“冷门”烽燧遗址
中国之声国家文化公园特别策划《江山壮丽 我说长城》,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旅局副局长何淼。
很多朋友都说有生之年一定要来大美新疆看看。此前,我给大家列出了“有生之年必去”之十大新疆景点,包括喀纳斯、赛里木湖等。不过,我也听说这届年轻人不那么爱去热门景点了。何淼带你游新疆,今天我带大家去打卡一个冷门遗址:我们巴州境内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烽燧遗址之一——拉依苏烽燧遗址。
拉依苏烽燧遗址全景
在天山南北的丝路古道上,一座座烽燧、戍堡、卡伦(哨所)构成了壮阔的画卷。拉依苏烽燧遗址就在巴州轮台县城西约20公里,由两座烽燧和一个小型戍堡组成,两座烽燧东西距离大约100米,戍堡位于两座烽燧之间。
汉代烽燧和唐代烽燧遥相呼应
两座烽燧距离虽近,却是雄汉盛唐两个朝代的对望。西侧烽燧是汉代遗存,夯土筑成,烽燧平面略呈方形,残高约8米,边长6~7米;东侧更高大的烽燧为唐代遗存,由土坯垒筑,烽燧平面呈梯形,残高约14米,大概五层楼高,基底宽约7米。中间小型戊堡遗址内出土过铁犁铧、石磨、铁刀、陶器、铜饰、汉龟二体五铢钱和开元通宝钱等遗物。
汉代烽燧
唐代烽燧
小型戊堡遗址
“尚思为国戍轮台”之轮台
轮台位于天山南麓的交通要道上,历史文化悠久。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乌垒城也就是今天的轮台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里飘扬过张骞凿空西域的旌旗,回响着郑吉屯垦戍边的号角。而烽燧的作用在于传递信息,在古代新疆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就有烽燧。拉依苏烽燧遗址便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军事设施,是中央政权统一、经营西域的历史见证。
西域都护府(图片来自于网络)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写下“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的诗句,回味伫立雪野为挚友送行的情景,让人思绪万千,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天依然是经典;南宋时,陆游写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诗句,这里的“轮台”,已经被用来泛指边疆。诗人虽年老体弱,却常思为国戍边、报效祖国,至今还激励着我们的爱国热情。
乌垒城,西域都护府治所(图源:《中国自驾地理》)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新疆段)等你来一睹风采
古老烽燧娓娓诉说岁月山河,一座座戍堡、卡伦(哨所)讲述万里边关的家国情怀。我们新疆段的长城虽然没有高大的“墙体”,但它们同样是长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维护边疆安定、保障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凝聚着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边疆、维护边疆安定的宝贵精神,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现在,拉依苏烽燧保护修缮项目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工程。期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新疆段)和新疆奇伟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一起,成为新的文化地标。何淼带你游新疆,我们一起来古老烽燧一睹风采!
【讲述人:新疆巴州文旅局副局长何淼】
【专家解读:什么是汉代“剪轮五铢钱”?】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董耀会:
新疆轮台的拉依苏烽燧是新疆境内至今保存得比较好的一个烽燧,它既有汉唐时期的烽火台,也有小型的戍堡遗址。在拉依苏烽燧南侧附近残存有汉代房屋遗址,曾经在这里出土了很规整、数量也比较多的剪轮五铢钱,烽火台四周为屯田遗址。
剪轮五铢钱(图源:巨野博物馆官网)
为什么叫“剪轮五铢钱”?因为汉代后期经济困难,铸钱没有那么多铜了。怎么办?五铢钱的外沿有一个厚边,用一个模子把原来的外轮廓凿下去,然后再去铸别的钱币,因此今天我们收藏古钱币时就把这种钱称为“剪轮五铢铜币”。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