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艺术开启体验消费新模式
伴随着市场快速回暖,各类艺术展览、艺术博览会纷纷强势回归,为公众休闲生活带来一抹亮色。在众多艺术项目中,科技艺术带动的体验式消费异军突起,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文化场景,也为逐渐复苏的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一批科技热词不断更新公众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快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科技艺术是以科学技术为媒介进行创作的新型艺术形式,是当代科技发展对于传统艺术思维和表现的一次变革与重塑。在相关政策的引领下,“科技艺术”开始走进公众视野,其影响力从行业内部逐步扩展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要素。
以美术为例,长期以来,美术馆为参观者提供了大量经典的静态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等。但随着科技艺术的快速发展,“动态的艺术”也开始出现在美术馆的展览中,变成吸引人们再次进入美术馆的重要力量。在2023年1月开幕的“‘大都东南’艺术科技展”上,通过数字运算生成的动态虚拟影像、将脑电波以图像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的互动装置、由参与者的手势和肢体动作实时控制的巨幅水墨画卷等,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
科技艺术为社会带来的不仅是全新的视觉形式,也催生出更加巨大的文化生产力,创造出更加多元的消费契机。依托科技艺术建立的新型消费模式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付费场景体验。人们进入创新科技打造的数字化、虚拟化、智慧化艺术场景,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人们获得超越现实生活的互动性和体验感;第二种是数字衍生产品。人们在参与艺术展览、艺术活动的同时,可以购买具有纪念、收藏意义的数字产品。这些数字产品既与艺术作品的主题相关联,也能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而产生实用价值;第三种是科技文旅产业。科技艺术展示、表演、互动、消费的场所从美术馆逐步延伸至城市每一个角落,并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光影艺术点亮市民的夜游生活,数字雕塑成为旅游线路中的文化坐标,虚拟偶像取代真实偶像被年轻人所追捧等。
如今,科技艺术作品不是孤立地在艺术展览中呈现,而是作为文化核心来构建、牵动、运转一个完整的艺术商业链条,这种更加宏观、立体、开放的体验式消费,在未来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作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全新力量,科技艺术之所以能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公众参与,根本原因在于它所提供的沉浸、互动和探索体验。科技艺术及其相关产业更加关注当代社会人们的内心需求。沉浸式体验满足的是人们缓解现实焦虑、置身虚拟世界的心理期待;互动式体验满足的是人们转换社会身份、获得情感回馈的心理期待;探索式体验满足的是人们探究未知境遇、改善当下生活的心理期待。这些丰满而真实的情感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想象。
以科技艺术为起点,体验式消费的新热潮正在开启。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颖洁)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