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流这件事,这座古城做了几千年
卫星知识局 发现不一样的地球家园

谈起中国古代的历史
一座城市不得不提
它便是耀眼的长安城

游客在西安城墙景区参观游览(4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古都长安
地处关中平原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有3100多年建城史
累计1100多年建都史
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西安城墙景区永宁门文化广场(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滋养
不仅造就了
一座闻名中外的首善之都
也树立起了
一个中外交流的文化高地
丝绸之路

未央宫始建于西汉
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
西南角龙首原上
这里不仅是西汉皇帝的居所
也是丝绸之路的缘起之地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图片来源:央广网

未央宫复原想象图 图片来源:央广网
公元前138年
张骞就是从这里
领下汉武帝的旨意
率领百余人取道河西走廊西行
后世将他的壮举誉为“凿空之旅”

舞剧《张骞》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敦煌壁画《张骞出使西域》
后来,在张骞“开凿”出的通道上
商贸往来频繁
其中最有影响的商品是丝绸
学者便称这条陆上通道为“丝绸之路”
产自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
沿着这丝路向西传播
西方的天文学、医药技术、音乐舞蹈等
也因此传到东方

丝绸之路交往的鼎盛时期
是八百多年后的唐代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李白诗中的“金市”
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国际商贸中心
——长安西市

唐代长安城内西市的位置
作为隋唐时期
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这里
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和商贾
自由便利的贸易通道和
兼收并蓄的文化窗口
使得西市繁荣一时

如今
古丝路和西市已成回忆
但走在原址上修建的
大唐西市博物馆里
依旧能感受到浓烈的历史印记


游客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参观“丝绸之路”相关文物展。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 摄
求法之路
1300多年前
大唐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
西行天竺求法
取经路上
他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把中国古籍译为梵文
同时又广泛汲取佛学智慧
将印度经书准确、优美地翻译成汉语

为保存带回的经卷佛像
他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
主持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
经后世多次改扩建
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春花掩映中的西安大雁塔(4月1日摄)。新华社发(邹竞一 摄)

如今
高耸的大雁塔下
玄奘法师的铜像高大雄伟
大唐不夜城里如织的游人和
夜晚的灯光秀
给这片佛教圣地
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

游客在西安大雁塔和玄奘法师的铜像下游览(5月1日摄)。新华社发(邹竞一 摄)
海纳百川的长安
将文化的活水引向周边的国家
盛唐时节
日本入唐求法的“学问僧”“请益僧”
往来甚多
其中最著名的“入唐八家”
曾在青龙寺受法
这里便成了古代中国
向外传播佛教思想的见证

西安青龙寺遗址景区内樱花盛开(3月31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在开放的大背景下
不同文化间碰撞融合、交流互鉴
能取长补短,自我完善
焕发新的活力

受玄奘法师影响,同为译经家的义净法师西行求法,并将带来的经书放在上图所示的小雁塔中。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共赢之路
樊川、五陵、曲江、乐游原……
今天,行走在西安的大街上
依旧能看到
那些曾频繁出现在唐诗名篇中的地名
这不仅是属于这座古老城市的文化自信
更是一种深远的历史传承

在位于乐游原的青龙寺遗址景区内,国风爱好者在赏花游览(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西安世博园内的长安塔(5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而在中外闻名的西安国际港站
一列名为“长安号”的国际班列
不仅让我们想起了这里曾经的辉煌
还表明
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正焕发新的光彩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十年间
“长安号”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
核心指标
均领跑全国
以“长安号”为代表的中欧班列
已成为亚欧大陆的
经济贸易桥梁
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繁荣
也让沿线国家的交流更加紧密

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第3000列在西安国际港站准备发车(2022年9月27日摄) 新华社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条贯穿古今的合作共赢之路
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图为游客步入西安城墙的永宁门。永宁门迎接过许多海内外贵宾,享有“文化国门”的美誉。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执行策划:崔祎璁 马宇聪 张思思
视觉设计:李权
卫星技术:李双宇
卫星技术支持: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卫星影像来源:中国四维
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陕西频道
出品
责编:杨东溟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