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
日前举行的辽宁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其中“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排在首位。这与贯彻落实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精神一脉相承,也体现了辽宁迈向全面振兴的行动和担当。
以“战略支撑地”自任,辽宁有没有资格?
支撑能力看实力。第一炉钢水、第一架舰载机、第一艘航母、第一台工业“母机”……在新中国工业史上,1000多个“第一”在辽宁诞生。放眼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工业门类体系齐全是辽宁的“看家本领”,产业优势率接近80%。辽宁以航空装备、舰船等为代表的国防科技工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大型冶金装备、石化装备、电力装备等成套水平在国内领先,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通用装备在全国也具有重要地位。
支撑能力的背后是资源优势。从总量到人均拥有量,辽宁的矿产资源和科教资源等“底盘”优势令人羡慕。比如,鞍钢集团拥有铁矿石资源储量140亿吨,是世界超大型钢铁企业的唯一。“家里有矿”可谓钢铁产业安全的“压舱石”。大院大所以及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密集型科研力量增加了辽宁“分量”。
以“战略支撑地”自任,辽宁能不能可持续?
不表“当年勇”,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看的是“当前勇”。近年来,一批新的大国重器接连在辽宁问世,多项首台(套)产品实现创新应用,关键核心部件产业化能力有了可喜进步。同时也应该看到,辽宁装备多处于产业链“利润微薄”的那一端。不少装备企业奋斗一年,但是盈利能力和水平却不及预期。如何在保障国家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高附加值、高利润水平的较强竞争力?要有战略担当,不能一味“等风来”,更多要靠自己创造。
新担当是高水平的担当,不仅可持续,而且还要有国际竞争力。辽宁给出的答案是从制造迈向“智造”,聚焦国之所需、深耕辽宁所有。徘徊、亏损怎能持续担当?因而不必讳言“盈利模式”。辽宁有那么多的科技存量,有那么深的央地合作渊源,怎么就不能把高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仅金属新材料一个端口,就能开掘万亿元市场。再比如,辽宁最新崛起的储能产业,就是站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开辟的新赛道。全面振兴,期待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从“书架”摆上“货架”,转为“市价”。
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支撑并肩走在一起,互为给养,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宽肩膀”成“厚肩膀”,既可持续又大有可为。
责编:徐 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