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 牢记“首要担当” 建设农业强省
主持人 李越 辽宁日报经济新闻部记者
核心提示
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就是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发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优势,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智慧化、绿色化、服务社会化,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畅通“北粮南运”通道,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上探新路、当先锋。
——摘自《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
话题1
资源禀赋、厚重底蕴是“先行”之基
“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的“五项重要任务”之一。对此,辽宁提出,要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先行”二字,定位很高,那么,辽宁的底气来自哪里、路径如何选择?
朱文波: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我省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的现实需要,也是我省立足农业基础和发展条件、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
我省农业基础雄厚,潜力巨大。地处农业生产黄金纬度,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四季分明。有300多条河流,蜿蜒曲折、滋养万物。约有2800万亩典型黑土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00万亩以上,过半数基本农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农业科教资源、种质资源丰富,创新家底厚实。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推技术到位率在95%以上,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93%。
下一步,我省要树立大食物观,加快建设食品工业大省,大力发展粮油、畜禽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谋划实施一批现代设施农业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和协同保障力度,全面夯实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基础。同时要推广良种良技,加强品种创新与推广应用、种业企业培育和种业基地建设力度。此外,要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创建,支持粮油作物生产应用物联网系统和设施、设备。
吕杰:先行,体现着以“辽宁之为”担当“国之重任”,服务“国之大者”。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要担当与践行大食物观发展理念相结合,不断增强稳产保供能力。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通过持续加强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和机械化利用率。2010年至2022年期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由2.9%提高到3.41%,粮食单产水平提高20%以上,2022年粮食单产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倍、人均粮食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1倍,我省用3.41%的粮食播种面积贡献了全国粮食增加量的5.34%。2023年我省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蔬菜、水果设施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我省是畜牧和水产养殖大省,海水养殖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全省规模化畜牧养殖率达到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还是农业土特产和林下经济大省,柞蚕、梅花鹿、食用菌、坚果、山野菜和浆果等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这些农业优势特色资源底蕴,夯实了我们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上探新路、当先锋的底气。
下一步,我省应大力培育农业生产与服务经营主体,全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进而形成区域内纵向产业集聚融合、区域间横向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增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韧性。同时,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为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
赵文君:辽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产业底蕴和基础良好,这为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辽宁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通过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可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促进农业产业横向和纵向融合。横向上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促进农业与加工制造、电商物流等融合发展,通过企业“线上订单+快递”结合,发挥快递业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助力农产品上行,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纵向上要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路,助力辽宁省加快培育粮油、畜禽、果蔬、水产品等千亿级产业集群,进而夯实现代化大农业先行的根基。
话题2
精耕细作打造“金扁担”
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是关键所在。那么,我省又如何做到这“三大”?
朱文波:习近平总书记把农业现代化比喻为“金扁担”。对于辽宁来说,要挑起这根“金扁担”,就要将传统农业生产的内涵向大食物观、大规模、高效率等方向充分延伸,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精耕细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龙头企业是我省农业产业聚企成链、集链成群的核心,是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我省要落实农产品深加工贴息、补助、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快技改扩能。积极推动龙头企业领衔组建产业联盟,配套推进研发、物流、服务等相关产业,增强产业链韧性。以建立订单基地等方式强化企业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联农带农作用。
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已成为我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下一步要落实好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用地、用能、减税降费等政策,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完善仓储、物流、金融、科技、检验检测等配套功能,提升集聚区服务能力。发挥主导产业和头部企业优势,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落地,提升产业集聚能力。
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谋划一批跨地区、跨领域、关联性强的优质项目,强化要素保障,打造亲商环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精准对接头部企业、骨干企业的上下游配套需求,动态完善项目库。强化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此外,还要擦亮“辽字号”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品牌化是提升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的关键。要实行“辽字号”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以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品牌矩阵。推动企业组建品牌推广运营中心,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开展线上线下宣介活动。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健全质量安全保障和溯源体系,维护品牌信誉。
吕杰:我们应以优质农产品生产为目标、以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为手段,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设施建设和海洋牧场建设,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促进优势粮油产品、名优土特产品、设施农业优质产品、森林海洋产品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具有辽宁特色的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现代农业大基地。
辽宁拥有众多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培育现代农业大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我们应聚焦食品加工全链条产业,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的各类农业大企业,补齐农业大企业数量规模少的短板、增强经济效益低的弱项、完善精深加工缺的断链,加快培育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强、农产品物流贸易企业活、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企业好、乡村休闲旅游康养企业优的现代农业大企业。
“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布局及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为发展现代农业大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应坚持陆海统筹、内外联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合理分工、优化发展,形成各展所长、协同共进的区域发展格局,推动我省的现代农业大产业发展。可针对辽宁中部、南部、东部及西部等区域不同资源优势特点,通过大基地与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服务业等大企业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内外产业资源集聚、产业集群化发展。
赵文君:大基地,是保证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辽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月稻田集团要积极参与到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将新民生产基地打造为当地“引领性”“示范性”现代化生产基地,为全省现代农业大基地建设提供支撑。
大企业,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要件”,而发展农业大企业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十月稻田集团作为行业创新者,抢抓科技创新发展大势,把握大众消费升级,迅速建立高效的供应管理系统。截至2022年年底,已在国内核心粮食产区附近建立五个现代化生产基地,助力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同时也给农民带来更高的溢价和更稳定的收益。
大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体现。产业兴旺,农民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辽宁各类农产品丰富,在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方面条件优越、潜力巨大。十月稻田集团因地制宜,在新民地区建立及投产大米产品、杂粮、豆类以及干货多品类产品的生产线,以产业链为支撑,赋能农业全产业发展。十月稻田集团与各产区当地农村合作社、专业农产品供应商及农民合作,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让大产业惠及了更多农民。
话题3
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
今年,我省粮食产量达到512.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粮食主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单产955.1斤/亩,位居全国第4位、粮食主产省第2位,保持全国领先。今后我省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开创性地开展工作,让“中国碗”装上更多更好“辽宁粮”?
朱文波:辽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责无旁贷、使命光荣。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锚定目标、鼓足干劲、加压奋进,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继续将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作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指标,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抓好抓实,共同扛牢维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二是调动两个积极性。落实好中央产粮大县奖励和省级粮食生产督察激励政策,对粮食产量达到标准的县和粮食生产工作排名靠前的市给予奖励,调动基层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同时,要落实好玉米、大豆、稻谷生产者补贴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及早发放资金,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是着力提升耕地质量。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继续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切实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四是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遴选推介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深入实施单产提升行动,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应用。
五是科学抓好防灾减灾。提早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和农业防范指导意见,强化农业技术指导服务,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措施。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推进区域间联防联控和应急防治,坚决遏制重大病虫疫情暴发流行,努力实现“虫口夺粮”。
吕杰:辽宁具有丰富的粮食生产资源优势,始终牢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嘱托,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牢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要素,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筑牢粮食稳产保供根基,为粮食丰产丰收夯实了基础。下一步,我省应持续发力,牢记“首要担当”,为国谋“粮”策。要继续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不断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筑牢粮食安全“耕”基。持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做强农业“芯片”,培育种业龙头,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以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东亚种业等育种实力强的农业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为支撑,通过加大支持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农科教企、产学研用联合育种攻关,培育并推广高产、优质、稳产、绿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同时配合主推实用技术,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赵文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就需要在主食领域里不断地创新做到高产高效。辽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辽宁“粮仓”的丰实不仅要不断提升单位面积上的粮食产量,还要积极践行科学化管理。
一粒粮食,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需要走过漫长的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化管理。以十月稻田集团等食品行业企业为例,其生产经营一边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一边链起生产、流通与消费。需要积极依靠科技创新,智能化优储优存,确保粮食品质。在十月稻田集团的新民生产基地,已引入科技智能元素,原粮经过严格的检测验收后,进入自动化储粮仓,通过电子测温、空调控温、机械通风等科学储粮技术,实现科技赋能科学质检、智能温控、科技防虫,让粮食的“住房”条件越来越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投入现代化基础设施装备,有效提升稻谷存储率,助力推进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
本版制图 许 科
责编:杨金凤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