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废弃锅炉房变身群众文化栖息地
沈阳
“唤醒”闲置空间提升宜居品质
废弃锅炉房变身群众文化栖息地
沈阳市皇姑区将废弃锅炉房改建成陵东书屋,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本报记者 赵敬东 摄
本报记者 刘 桐
编者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全省各地2023年民生实事已陆续圆满收官,今日起,本报推出有关民生实事盘点系列报道,记者奔赴现场,看各地如何惠民生、暖民生、解民忧,一起见证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花。
一个安静的冬日午后,红砖白墙叠拼,黑色格栏掩映,在一栋具有浓厚历史感与艺术感的二层建筑内,温暖阳光穿过窗户照射在书墙上,一群书友围坐在书桌前,一杯咖啡、一本好书,交流分享着读书体会。
沈阳市皇姑区陵东街上的陵东书屋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会正在进行,书友们在翰墨飘香的书海中很难想象到,这栋建筑的前身竟是一座废弃的锅炉房。经过皇姑区改造后,现已成为一个承载着历史符号的崭新文化场所,为喜爱阅读和参加文化活动的市民提供一处环境优美的公共阅读服务空间。
陵东书屋创始于2021年,作为沈阳市首批街路更新示范工程,陵东街完善了道路市政设施、景观和建筑立面的U形空间,实施全要素设计提升,新建口袋公园,挖掘历史文脉融入街路更新,不仅方便交通出行,而且形成美观整洁的视觉景观。但街边一处经热网联网改造后留下的一根烟囱和一栋破旧锅炉房,却长期闲置蒙尘,影响周边景观环境。
“街路更新时,对废弃锅炉房有多种处置方案,最终充分考虑附近居民的文化需求,决定改建成城市书屋。”皇姑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负责人介绍,书屋面积为230平方米,有36个座位,藏书2000余册,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等二十二大类图书,还配有与皇姑区图书馆总馆互联互通的借还一体机、视障人士专业阅读服务设备。
“书屋虽不大,但在家门口就能体验阅读的快乐,每周末我都带儿子来打卡亲子阅读。”家住陵东街的崔宇说。陵东书屋在设计上从细节入手,营造从“小”见“巧”的舒适阅读环境,注重以人为本和功能提升,利用6米多高挑空、高低错落的阶梯,巧妙地划分出阅读区、自习区、儿童区和餐饮休闲区等功能区域,并利用镜面反射和空间规划,从视觉上营造出美观整洁温馨恬静的文化氛围。
陵东书屋不仅能为附近居民提供公益阅读场所,而且引入书屋主理人,不定期开展文化沙龙、互动体验、亲子阅读等活动,满足全龄阅读需求,提供多样化交流空间。
沈阳实施城市更新过程中,陵东书屋“变废为宝”并非个例,东贸库历史建筑群经修缮改造成时代文仓城市书房,利用老旧厂房改建成奉天工场城市书房,利用环卫保洁工具仓房建成崇山书房……这些利用闲置仓库厂房、历史建筑等,改造成城市书房、书屋,在实现高效利用闲置空间的同时,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沈阳市城乡建设局表示,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沈阳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系统梳理城市问题短板和资源潜力,构建“1+5+5+N”推进体系,即实现城市振兴发展1个目标;实施社会民生保障、产业经济振兴、人文魅力彰显、绿色生态优化、韧性智慧支撑五大行动;落实践行“两邻”理念、更新低效空间、传承文化根脉、留白留璞增绿、完善基础设施5项策略;制定涵盖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商圈、街路更新、公共空间完善、历史文化保护等N项任务,从单一的物质空间改善转化为全域化城市资源高效整合协同利用与价值转化,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