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不负春
①新民市2024年首届农机农资展销会上,各种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插秧机等纷纷登场。 本报记者 杨靖岫 摄
②昌图县盛泰农机专业服务社早早动手,对80余台深松旋耕机、撒肥机、拖拉机、播种机等农机设备进行检修。本报特约记者 关 兴 摄
③沈阳市沈北新区房身村村民高延林正在调试插秧机智能导航设备。 本报记者 杨靖岫 摄
④铁岭市农科院工作人员在辽宁(铁岭)第十二届现代农机装备展示交易会上向农民发放科学种田资料,推广农业新技术。 张春喜 本报特约记者 桂铁军 摄
⑤康平县张强镇官宝村英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种子已准备就绪。 本报记者 杨靖岫 摄
⑥葫芦岛市高桥镇农民选农资忙备耕。 齐天昊 本报特约记者 杨 兵 摄
本报记者 李 越
春意萌动,万物新生。又是一年春耕备耕时。
这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开局和起步,是农业生产实现首季开门红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的“第一仗”。
广大农人们,在这个充满暖意与活力的时节,奔赴乡间,辛勤劳作,播种希望,期待丰收。
抢先抓早,明确目标。春节假期过后,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就动起来了,改农闲为农忙,研究今年的粮食生产、春耕备耕等工作。我省已明确了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的目标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各地。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生产者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调动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据初步调查,全省粮食、油料意向种植面积保持稳定。
“粮草”先行,“铁牛”助阵。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眼下,全省各地备农资、修农机的场景比比皆是,热闹非凡。今年我省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市场供应充足,能够满足生产所需,加上道路运输通畅,各地农资备货下摆进展顺利。“铁牛”也在陆续被唤醒,更多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将投入春耕生产中,以更好的状态、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助力提升规模化生产水平。
科技备耕,及时到位。今年,我省将抓好大面积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在全省遴选推介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并配套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力争多打造一批“吨粮田”。究竟要种什么、怎么种,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又纷纷送来“及时雨”。在近期通过在线直播、进村入户等方式,进行业务指导培训,把新品种、新技术送到广大农业生产者手中,发挥好科技的力量,多打粮,打好粮。
春风解意,开启新的征程。万象“耕”新,不负新的光景。希望的田野上,辽宁人挑起“金扁担”,绘就一幅幅壮美的春耕图,为提升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筑牢基础。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