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之爱绵延不休
张家鸿
因为书就在那里,所以生活充满无限可能。无限可能来源于痴迷且长期的阅读。这里的阅读不是时有时无的打游击,而是摆开架势、正襟危坐、用心对待的持久战。读完一本书即掉头离开,即便读时享受着启发且心生愉悦,对人生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我看来,这种阅读等于虚无,甚至不如不读。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借先前的阅读打开情感的闸门、踏上直达精神堂奥的通道,让书之爱无穷无尽地流淌、不止不休地蔓延。如此与书之沟通,是坚持更是享受。
从一棵小树到参天大树,靠的不正是书籍源源不断的营养供给吗?欧阳修曾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自称“六一居士”的欧阳修本人的经验之谈,“六个一”中即有1万卷书。在北宋时期,1万卷书不可谓不多。践行以读书为本之念,必然在每一个挤得出时间的日日夜夜里。从稚嫩青年到一代文豪,青灯做伴的苦读遍布于欧阳修的一生。是苦读,在常人休息闲暇时,他有奋不顾身的意志力投入书中寻觅珍宝;也是乐读,以收获点滴甘甜为起点,而后收获更多甘甜直至成长为越来越好的自我。谁能说苦乐交织不是欧阳修前行之路的写照呢?从生活的泥淖中一点一滴地挣脱,靠的不也是书籍提供的指引与鞭策?即便不是当下的阅读,那也极有可能是多年前阅读带来的回报。
因为书就在那里,所以我们不能对它不管不顾。书是物质的,它有材质,有重量,有价格。书更是精神的,它是文学、历史、哲学、思想、智慧的载体。物质对应市场,精神对应心灵。既如此,它对人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注定要有的、无可替代的。天地万物,书最特殊,因为它可以指引人的成长,让成长拥有无限可能。树有年轮,把树木砍断往横断面看,可看见一种大致环形的痕迹,一环包围一环,越往外,环形越大。环形痕迹正是年轮,人如树一般的年轮在哪里?在耳鬓厮磨过的一本本书里。把读过的一本本书籍堆叠起来,不同书籍之间的缝隙如同树的环形痕迹。一本书是一个世界,一环也是一个闭合的世界,阅读即把人请进其中感受各种滋味。
也许要浸染许久,感受颇多,人生因之踏上新纪元?陆放翁晚年定居山阴时,对书籍的一生痴迷依旧未改。“春寒例谢常来客,老病犹贪未见书。”谢绝常客,不正可以把时间用在与书籍打交道上吗?既老又病,犹且对书有好奇心,何其壮哉!晚年也是新纪元的起点,活到老学到老,陆放翁是也。
因为书就在那里,它是轻轻抑或不重的一册,从一本书的重量来讲,不会给人带来负担。然而,一本饱含作者智慧结晶的书,背后极有可能承载着厚重、深邃的历史。故而,书是轻的,也是重的。日复一日沉浸于书香之中,书籍之重渐渐幻化为生命之重。有时候是负累,更多的是沉淀。“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遍人间书。”苏轼的豪言他从来不曾做到,可这一直是他一生不弃的目标。不曾做到,一直在做,他一直在靠近理想的路上。走着走着,读着读着,他也就超出众人许多了。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