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碳”出新路
国核(辽宁)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加班加点建设——
绿色转型“碳”出新路
本报记者 李 越
运输车辆有序进出、大型机械振臂挥舞、工人作业有条不紊……11月6日,位于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国核(辽宁)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驱散了日渐袭来的寒意。
“趁着这几天天气晴好,我们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在11月15日冬季停工之前尽可能多赶进度,为来年项目早日完工做足准备。”在现场,施工方阜新华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敖丙旋告诉记者。
国核(辽宁)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是阜新市今年招商引资落实落地的新质生产力项目,主要生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今年3月,阜新市举行的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动员大会上,该项目亮相并进入施工阶段,成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领域的“明星”。
说其重大,首先因其体量大。项目总投资约27.8亿元、占地约400亩,是目前阜新市招商引资的最大项目。项目一期达产后,年产值将不低于60亿元,项目一期、二期总体完工后,每年产值超百亿元,将为阜新市打造出一条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全新产业链。
其次因其成色足。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碳纤维,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材料。阜新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柱介绍,碳纤维直径只有5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10到1/12,强度却是铝合金的4倍以上,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外形呈纤维状,质地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项目投产后生产出的碳纤维产品,将被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轻量化配件及整套产品、风力发电等领域。
为让项目的“规划图”早日变成“实景图”,项目建设方开足马力抢工期,精心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建设速度快、质量优。
“我们根据工人对每个工种的操作熟练程度进行分组,采取定员、定岗施工的方式,让每名工人专注干自己最擅长的活儿。大家分工协作,施工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有保证。”敖丙旋说,这种分组方式,比传统施工方式提高工作效率20%,有效助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根据计划,国核碳纤维项目将建设三条生产线,分别为碳纤维织物生产线、复合材料拉挤生产线、碳纤维储氢瓶生产线,并配套智能设备。未来,在项目的拉挤车间内,碳纤维将被“拉长”;同样,整个国核碳纤维项目也将把阜新的碳纤维产业链“拉长”,助力阜新向“绿”转身、“碳”出新路。
责编:李 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