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手艺116】金州龙舞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金州龙舞代表性传承人 李成家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琳
【中国好手艺116】
在辽宁大连金州,春节少不了龙舞。“哎嗨”一声吼起来,众人将巨龙高高擎起,数百人浩浩荡荡地朝着金州古城外的渤海进发。到了海边,龙头缓缓低下去,扎入海里“饮水”,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喝完水,队伍一转,开进城里。
瞧,领头的“灯官儿老爷”多神气!昂首阔步,左看看右看看。哪家灯笼挂得精巧,他就竖起大拇指,高呼“停”!顿时,巨龙腾跃而起,鱼、虾、蟹等闹海的人依次上场,高跷、秧歌、旱船、花篮也舞动起来,瞬间变成欢乐的海洋。
金州龙舞与别处不同,需要自己扎制:设计、糊布、画鳞……每个环节都要花心思,一条25米长的龙,三四个月工夫才能做好。
做龙头是重中之重。先把竹篾削成半指宽,压成带弧度的小竹条,拼出直径30到60厘米的圆脑袋。接着拼上角、嘴、鼻等,既能活动自如又得捆扎紧实。之后抹上糨糊,贴上棉布,不能有一丝褶皱,龙头框架就搞定了。
龙身也不简单:制作骨架,把竹条弯成环,长度约为一节龙身的一半,再用小竹条连起来,拼出灵活的关节;蒙皮连接,将布料紧绷粘贴,龙身用小铁环节节相连,再扣上龙尾;画出龙鳞,精心绘上菱形或圆形的轮廓,用金黄色填充,边缘加深橙色,层层鳞片似铁甲,龙的雏形显现出来。
画龙头最有仪式感了——眼睛得画大点,圆滚滚的,填充上白色或黄色颜料;嘴巴勾勒成张牙状,嘴唇涂红,牙齿抹白。最后点睛,笔一落,巨龙仿佛被注入了灵魂。
(本报记者吴琳采访整理)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