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勇于争先——一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产业兴则辽宁兴,产业强则辽宁强。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勇于争先。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以“辽宁之为”服务“国之大者”、担当“国之重任”的挺膺担当,是辽宁激发产业新动能、塑造产业新优势的必由之路。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辽宁工业体系完备、科教和人才资源丰富。两年多来,我省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为牵动,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韧性、动能转换实现了新提升,正在从曾经的结构单一加速转向多点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强、成色更足。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振兴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辽宁要率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必须紧紧抓住产业现代化这个关键;辽宁要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必须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勇于争先。
建设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力。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让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传统产业“发新芽”。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机器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让新兴产业“长成林”。要放眼超前谋划、抢先布局,在前沿新材料、人形机器人、深海深地空天、生命健康等领域抢占制高点,让未来产业“快生根”。
建设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力。要以高端化引领,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微笑曲线”两端。要以智能化赋能,坚持“数转智改网联”,推动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及产业形态深刻变革,叫响“辽宁智造”品牌。要以绿色化增效,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培育绿色低碳供应链,提高“含绿量”、降低“含碳量”。
建设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抓创新、打基础、优生态协同发力。要打通从科技强、人才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全链条部署、全周期协同,促进科技和产业一体化发展、“双螺旋”提升。要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打好“硬科技突破+软环境优化+新生态构建”组合拳,提升产业丰厚度,打造产业升级版。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内涵和要求根据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产业部门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有雄心壮志,积极抢位发展,又要立足实际,善于错位发展。路怎么走,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指明了方向,省委也就抓好贯彻落实作出了安排部署,各地要在全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发展坐标,以各个声部的和谐统一,演奏出美妙动听的产业新乐章、恢宏磅礴的振兴交响曲。
责编:盛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