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兵的好样子——记中共党员、火箭军某部一级军士长何贤达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题:兵的好样子——记中共党员、火箭军某部一级军士长何贤达
新华社记者李秉宣

↑何贤达(左一)带领班组复盘操作流程。程李航 摄
“我就是普通一兵。”46岁的火箭军某部一级军士长何贤达,用平淡的语气对自己的军旅生涯下了“定义”。
在大家看来,他这个兵可不普通——精通多型导弹、10多个专业,参与编写20多种专业教材,荣立一等功。
很多年轻战友想不到,何贤达军旅生涯的起点,在炊事班。
“我想当一名导弹发射兵。”1997年,怀揣梦想的何贤达脱下工装,报名入伍穿上军装。
可是没曾想,新兵下连队,何贤达被分配到炊事班。他没有气馁,时刻提醒自己,“干好炊事员,发射导弹的梦也不能忘”。
空闲时,他猛学导弹知识,用棍子摆成导弹车的操作岗位,拿纸箱子画出仪器面板,模拟在“导弹车”上跑位操作。
后来,在单位组织的军事技术普考中,何贤达跻身导弹专业考试前三。
几个月后,何贤达成为了一名导弹转载号手。

↑何贤达所在营队官兵快速响应,奔赴战位。李宏杰 摄
“追逐梦想,就是在每个岗位干好工作,同时不忘初心。”从吊水桶到吊砖头,再到吊起筷子放进玻璃瓶,何贤达瞄准的东西越来越小,吊装技术越来越精。
小处不容小觑。改写人生命运的,有时候也只是一件小事。
那年,何贤达所在部队接到上级通知,要再发射一枚导弹。彼时“一号手”刚因急事告假,谁来按点火按钮?
操作导弹发射车“大脑”的“一号手”,不是谁都能胜任的。仅发射前准备阶段,“一号手”就需要掌握几十个口令、百余种现象,还要有高等数学、机械识图等学科背景。
紧急时刻,何贤达主动请缨……
曾经无数个夜晚,他都为这一刻做着准备: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背理论,在水房里蹑手蹑脚练跑位,把几米长的电路图刻进脑海,把数万字的规程要点熟记于心。
最终,何贤达亲手按下点火按钮,送大国长剑上九天。
何贤达成为火箭军担此重任的“第一兵”。在此之前,“一号手”全部都是高学历军官;此后,越来越多的军士走上了这一岗位。
成为“一号手”后,何贤达一干就是12年。

↑何贤达(中)为新号手讲解装备操作技巧。程李航 摄
发射架指挥长,是导弹发射时指挥调动所有号手每个操作动作的“灵魂人物”,又被称为“零号”。
为了选拔合适的人才,单位组织百余名干部、军士同台竞技。何贤达带领的发射单元脱颖而出,夺得理论考核和实装操作两个第一名。
这一战,让熟练掌握发射单元所有专业的何贤达,成为首批军士发射架指挥长之一。
2015年,何贤达所在单位要发射组建以来的第一百枚导弹。“百发百中”的重担就落在何贤达肩上。
发射单元很快确定。除何贤达外,其他号手全都没有实弹发射经验。
“就是要利用这次机会锻炼新号手。”何贤达态度很坚决,也很有信心。
发射当日,戈壁滩上滴水成冰,气温接近零下三十摄氏度。
发射车突然因底盘短路无法启动。何贤达抄起冰冷的修理工具钻到车底,迅速更换启动装置排除故障。
那天,导弹越过茫茫雪山,精准击中目标。
上高原、穿密林、走戈壁……这些年,何贤达带领发射单元奔赴一个个陌生地域,又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
但,“导弹兵王”也“吃过败仗”。

↑何贤达(左一)在为新兵组织理论授课。宣泽辉 摄
多年前的一次对抗演练中,导调组临机设置课题,让何贤达所在发射单元最终点火超时。
“一人过硬不如人人过硬。”何贤达痛定思痛,带着他们班搞起了“减员操作”的“试验田”。
从减1人到减3人,从定岗减到随机减,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和模拟试训,何贤达摸索出极限条件下“号手随机互换、单元随机重组”的办法,带出了全单位第一个全岗操作单元。
身为大国仗剑人,何贤达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知。
当了20多年“老班长”,他带领全班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2次夺得上级组织的军事技术比武冠军,带过的兵里有22人入党、8人考上军校、6人提干、20人走上班长岗位。
不久前,何贤达又“解锁”了一个新角色:单位教导队“总教头”。教导队这所“随营军校”担负着培训新兵、新军士、新干部的重任,需要精业务、懂训练、有威信的骨干。
建立培训计划库、教练员库、教学课件库,搭建起各类培训的体系框架……仅去年一年,教导队就完成各类集训46批次。
2024年,作为全军唯一的军士代表,何贤达光荣列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荣誉光环加身,但何贤达没有忘记,自己始终都是一个兵。
当部队外出驻训遇上暴雨,何贤达毫不犹豫跳进齐腰深的积水,摸索着解开装备捆绳。
黑夜里,不知谁喊了一声:“班长都跳下去了,咱还愣着干啥?” “扑通”“扑通”的声音接连响起,几十台装备连夜卸载完毕。
何贤达如今常说:“你是兵的样子,兵就是你的影子!”
责编:王永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光耀长河 薪火永继——各地组织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抓党建、谋创新、促发展——吉林一家化纤企业基层党组织这样做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致敬荣光 赓续前行——山西、辽宁、陕西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长春:“强村公司”助力乡村振兴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在这条英雄“含量高”的路上寻初心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党建聚力兴产业 白云山村换新颜
- 第一观察|“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 习言道|开放合作是人间正道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汇聚强国复兴磅礴精神力量
- 人民领袖|22年前习近平这篇文章 写给高考学子
- 牛河梁圆形祭坛 揭秘5000多年前的几何原理与数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