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好“趣”处 让孩子眼里闪起了光

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道书香园社区的孩子们暑期在公益教师的指导下绿茵逐梦。本报记者 吕丽 摄

制表 隋文锋
本报记者 李曼 姜雪 吕丽
引子
暑假去哪儿?当不少家长为“神兽归笼”后的看护与成长空间发愁时,辽宁各地的孩子们正经历着别样精彩的假期:在社区里追着科学家问月球的温度,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变身“小梅西”,在医院里披上白大褂体验手术缝合……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折射出辽宁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新生态的积极探索。
政府搭台、社会助力、家庭参与,多方力量正汇聚成一股暖流,精准灌溉着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沃土。这个暑假,本报记者走进沈阳、大连、丹东三地的社区,实地探访“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层实践。
科普课堂,点燃求知火种
遥控器为何能隔空换台?额温枪怎样“知道”你的体温?无人机如何在黑夜中巡视田野?沈阳市翠塔社区的一纸科普课海报,瞬间点燃了微信群居民的求知热情。报名接龙飞速滚动,社区党委书记张毅兴奋地张罗着加椅子。
翠塔社区毗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应用生态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等顶尖科研机构。如何让这“近水楼台”的优势点燃社区科普课堂的热情?身为母亲的张毅深知,在孩子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如同阳光、雨露和土壤共同滋养。
思路既定,社区主动向科研“邻居”伸出橄榄枝。双方一拍即合!科学家们同样热情高涨,兴奋回应:“科普责无旁贷!但如何让孩子们的眼睛真正亮起来?我们一起摸索!”
顶尖的专家资源有了,课程的“含金量”更要实打实。科学家们那句“一起摸索”点醒了翠塔社区的工作人员——科普不能填鸭,关键得知道孩子们想听什么、爱听什么。于是,网格员们带着民情日记本深入楼栋,挨家挨户收集想法;业主群里,“你最想听科学家讲什么”的征集接龙也火热开启。很快,五花八门的“科普课订单”有了雏形:机器人怎么听懂人话?家里的净水器真能过滤细菌吗?智能手机拍照为啥能自动美颜……
沟通内容、协调时间、打磨细节……科学家们被一份份精准的订单和社区的满满诚意打动,纷纷“接单”,把自己的档期备注在“社区科普课程表”上。
这个暑假,“神奇红外线”主题科普课开讲,活动中心“一座难求”,连过道都站满了好奇的家长。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罗海波,随手举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电视遥控器,“谁能告诉我,它为什么能指挥电视?”孩子们小手“林立”,答案天马行空。
最激动人心的“魔法时刻”,罗海波亮出红外热成像镜头。镜头扫过,屏幕上流淌出一道道彩虹,那是不同温度水流描绘的热力轨迹。一本看似干净的书上,显现出孩子们温热的小手印。现场“听取‘哇’声一片”,孩子们从座位上“弹”起,涌向前台,一探究竟。
五年级的李明宇攥着刚领到的红外测温贴纸,好奇地问个不停:“叔叔,月亮的温度用这个能测出来吗?”罗海波拿出手机,点开一张月球红外成像图:“你看,这是嫦娥卫星拍的,以后说不定你能设计出更厉害的探测器呢!”看着围拢在身边的小朋友们,罗海波补充道:“红外线虽然看不见,却在生活和国防中大显身手。分享科学知识,就是希望你们从此爱上科学。”
科学的星光,点亮了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张毅含笑看着这一幕,她知道,社区倾力搭建的这座桥梁,正稳稳地将学校的课堂、科研院所的智慧殿堂与千家万户的期待紧密相连。
体育锻炼,见证自信蜕变
“妈,快点儿!第一节就是足球课,别晚了……”8月6日一早,在去社区公益托管班的路上,宫玮看着儿子王逸宸着急的样子既想笑又欣慰:“没想到,十几天就让这个小‘宅男’爱上运动了!”
在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道书香园社区足球场上,受聘为托管班公益教师的大连市建设学校体育教师李少卿已摆好足球、标志桶等器材,社区党委书记岳秋菊正给小学员们喷防蚊花露水,王逸宸快速穿上训练背心走进队伍。“来,孩子们,先热身……”李少卿口令响起,近20名小学员步调一致地振臂、压腿。
宫玮赶紧拿出手机,对着认真热身的儿子一顿拍照。“我把照片给他爸传过去,看儿子运动起来多帅!”王逸宸即将升入三年级,2016年出生却不像“属猴的”,学习、表达啥的都挺好,就是不爱运动,吃饭也挑挑拣拣,身体偏瘦。宫玮说身边朋友也有同感,孩子假期天冷不运动、天热不运动,常抱着手机、平板不离手。“可不嘛,一个假期下来,眼睛看坏了,身上都要‘长蘑菇’了!”一名孩子奶奶的调侃引得围观家长哄笑。
但这个暑假,孩子们在社区托管班变了样。
足球场上,王逸宸和同伴们专注练习学过的动作:脚内侧踢球、带球跑动、快速停球……“很好,再来!”老师的鼓励让孩子们更兴奋了,他们满场飞奔,小脸泛光,呼喊声不断:“球传过来,这儿!”围观的家长们一边忙不迭地拍照,一边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孩子们生龙活虎的,多好!人也变自信多了。”“老师、社区比咱有办法,会调动积极性,运动量都上来了。”“孩子回家就喊饿,吃饭也香了。”
“6岁至12岁正是青少年敏捷性、运动频率提升的最佳时期,开班十多天,我发现好几个孩子球感不错。咱可以搞几场亲子互动的体育活动,让大人孩子都动起来。”在休整间隙,李少卿向黑石礁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永春提出的建议当场就有了回应:“行,咱们策划一下,这周就整!”
朱永春介绍,公益托管班虽然是免费的,但今年暑假开班前,社区多渠道调研居民实际需求,了解到“加强孩子假期体育锻炼”是家长们的一致期待。社区深挖资源,突出体育特色,聘请在职体育老师,设计趣味体育游戏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每天丰富的学习内容中穿插安排足球、乒乓球和体适能训练,保证运动时间。“亲子体育活动加进来,‘家庭陪伴不缺席、学校教育有延伸、社区服务广覆盖’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态就完整地呈现了。”朱永春说。
“书记,我家报名!”“我们也报名!”听到社区要搞亲子体育活动,家长们都聚过来出谋划策。
绿茵场上,下半场训练又开始了。阳光下,一场关乎活力与健康的蜕变悄然发生。
职业体验,叩响未来的门
7月24日,丹东市第一医院办公楼前,15名青少年集结完毕,他们披上白大褂化身“实习小医生”,一场探索医学奥秘的旅程就此开启。这是元宝区东尧社区在暑假为孩子们策划的“职业体验”活动之一。
队伍前方,东尧社区党委书记仇晓格外引人瞩目。她一边维持秩序,一边稳稳举着手机支架,镜头始终追随着孩子们,风风火火的劲头像个现场“记者”。
“得多拍点鲜活素材!”她在拍摄间隙说道,“做成小视频发到社区的五色花文明实践群里,让家长们看看咱们的活动多精彩!”话音未落,她的目光又锁定在孩子们身上。
检验中心里,孩子们兴奋地追踪血液与尿液样本的旅程,显微镜下微观世界的细胞跃然眼前;在医学影像科室里,“实习小医生”了解CT、核磁共振等设备的运行;医用技能小课堂上,伤口包扎、心肺复苏、基础缝合,孩子们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认真演练。
“社区活动太走心了!”活动尾声,一名家长由衷感叹,“平时哪有这样深入医院、亲手触摸专业仪器的机会?上次的射击体验也棒极了,活动真是丰富!”这声赞许让仇晓脸上漾起欣慰的笑容,也将她的思绪拉回4年前。
彼时,身为社区干部的她,在借鉴各地先进经验时,被南方大城市丰富的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所触动。“我也要做!”决心虽大,起步却难。资源匮乏,她就“土法上马”,从用废旧纸壳做手工开始;响应者寥寥,她便化身“推销员”,利用每次入户走访的机会,向家长们一遍遍推介。“很多家长最初不理解,觉得我们搞形式、摆拍作秀。”仇晓坦言,“我只能耐心解释,一次不行就两次。”
转机出现在一次与新源小学的共建活动。社区精心准备的趣味科普实验,一下子点燃了小学生的热情。“孩子们回家后都跟家长描述社区活动多有趣!”口碑效应悄然发酵,连相邻社区的孩子也慕名而来。
积累了人气与经验,仇晓的“野心”更大了。“现在的孩子虽生活安逸,却少了对未来的想象——我将来想成为谁?”基于这样的观察,“职业体验”系列活动的规划在她心中清晰起来。活动落地靠的是“厚脸皮”精神——她跑遍宣传部、组织部、团委、政协、科协等部门去“化缘”。“我总结了,要想干成事,就得脸皮厚!没想到各单位都愿意帮忙协调,这才有了孩子们走进医院、法院的机会。”她笑着说。
第一医院医务部部长高巍表示:“以往是我们进校园科普,孩子们来到医院现场体验还是头一回,这种形式新颖高效,孩子们眼里的求知欲藏都藏不住。希望对于他们职业启蒙有帮助,未来能有更多的孩子加入医生行列。”
从化身侦探破解谜案,到模拟法庭上唇枪舌剑,再到用环保材料为老人制作走秀道具……东尧社区这个暑期为孩子们备下的,远不止一场医院体验。这些郑重其事的“过家家”活动,如同一扇扇打开的窗,让职业的图景在孩童好奇的目光中渐次清晰。
此刻,社区的五色花文明实践群里,下一场模拟法庭活动的预告正引发着新一轮的“秒杀”热潮——家长们摩拳擦掌,准备为自家孩子“抢”下珍贵的体验席位。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