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绘全面振兴“新”画卷
携手共绘全面振兴“新”画卷
——2025浦江创新论坛辽宁分论坛暨东北亚技术合作交流大会侧记
本报记者 孔爱群 见习记者 方子圆
浦江之畔为“主宾”,沈水之阳作“主场”。
9月26日,2025浦江创新论坛辽宁分论坛暨东北亚技术合作交流大会在沈阳隆重开幕,1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30位行业专家齐聚辽宁。辽宁分论坛采取“1+7+N”形式,开幕式前后,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创业投资大会、国际新能源科技与产业合作对接会、AI赋能医疗健康产业创新论坛、材料创新论坛、“AI驱动智能制造新模式”国际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会、辽宁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东北亚气象科技研讨会7场主题分论坛相继举行,各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投融资机构围绕辽宁科创热点、科技与产业对接和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等热情交流,携手共绘全面振兴“新”画卷。
开幕式上,25个项目完成签约。辽宁材料实验室分别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欧冶链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我们特别重视材料再生技术以及量子材料调控。”辽宁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韩拯说,将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和联合创新中心的方式,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实现基础研究原创性突破。
“辽宁可在长时储能、动力电池和3C电子领域,重点发展液流电池、固态电池等,突破关键膜材料、长寿命电极的规模化制备技术,构建产业链闭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吴忠帅认为,辽宁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在于聚焦细分领域,促进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他建议集中力量主攻两大方向——下一代储能技术以及绿氢技术与传统工业的结合,将产生的绿氢用于“绿色冶金”和化工园区。
“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顶尖专家,为辽宁乃至全国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技术路径参考。”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研究员张雷分享了新松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探索与进展。他表示,辽宁作为工业重镇,正迎来以AI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机遇,期待以论坛为纽带,进一步推动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的务实合作。
当前,半导体行业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技术创新与国产替代已然成为竞争焦点。辽宁拓邦鸿基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泽雨说,目前公司正深化与投资机构、产业伙伴合作,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实现规模化发展。
辽宁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展现的良好趋势以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长三角企业的关注。
“国联民生目前累计保荐了3家辽宁企业IPO上市,未来会持续加大对辽宁项目的开拓力度。”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春表示,长三角地区与辽宁在产业基础和科技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互补性,近年来双方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协同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
此外,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创业投资大会邀请省内外20余家投融资机构来辽对接,引导金融“活水”激发创新动能;辽宁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邀请6个国家和地区10余名青年科学家来辽开展学术交流。
责编:杨 旭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