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引力更强的“辽宁磁场”
构筑引力更强的“辽宁磁场”
——辽洽会国际化“浓度”持续升高

图①:本届辽洽会上,与会嘉宾在会场热切交流,共话发展机遇。

图②:本届辽洽会产业合作主题展览沈阳市展区,参观者关注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应急通信垂起固定翼无人机。

图③:本届辽洽会产业合作主题展览盘锦市展区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本报记者 董翰博 刘璐 刘大毅 韩宇浩
核心提示
第六届中国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辽洽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在现场,最常见的场景是不同肤色的面孔操着各种语言交流讨论。虽然国别各异、语种不同,但“开放”与“合作”始终是对话的关键词。
辽宁是中国向东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国家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省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用战略眼光、全球视野来谋划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辽洽会这一国际化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经贸交流活动,构筑引力更强的“辽宁磁场”,吸引并加速引进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资本、技术、市场、人才等要素,力争与振兴发展的既有优势碰撞出“化学反应”。
“链”接产业高端
在本届辽洽会主题展览现场,沈阳碳卡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朱正龙一次次为外国客商演示公司产品。“这款智眸病理图像分析系统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AI辅助算法,协助医生开展病理诊断。”朱正龙介绍。
与此同时,大连冰山集团展示的全球首个船舶碳捕集回收OCCS系统,也吸引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一系统每年回收纯度99.7%的液态二氧化碳可达4.4万吨,系统二氧化碳液化率达99%以上,能为船体延寿12年,助力船舶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
置身于辽洽会主题展览,一项项广泛应用的数字技术,一个个顶尖前沿的“黑科技”产品,凸显一个事实:辽宁正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迈向产业链高端。
观察辽洽会一系列活动,“产业链”成为高频词。农林牧渔、装备制造、新能源、文旅……辽宁正瞄准本土优势产业的关键环节,与全球资源要素深度链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粮食主产省、畜牧和水产养殖大省、农业“土特产”和林下经济大省……诸多“头衔”彰显了辽宁的农业实力,也吸引了外资注意。韩国亚洲国际株式会社代表理事赵美玉说,辽宁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过硬。“我参观了沈阳新民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企业在品质管控、系统集成、精深加工方面有很强的技术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赵美玉表示,本届辽洽会,他们与新民味之道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计划融合韩中双方在技术、品牌方面的优势,加强农产品加工、进出口合作,共同打造品质更高的世界级产品。
辽宁工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辽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取得阶段性成效,22个重点产业集群提质提速,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全面构建。在阿拉伯商人论坛(中国)创始人阿拉法特看来,辽宁在装备制造和新能源领域的实力很强,正在向绿色化、数字化方向不断迈进。“阿拉伯国家在能源结构转型、基础设施升级方面需求广泛,与辽宁在新能源技术合作、装备出口及联合研发等方面具有极强互补性,我深感双方合作空间广阔。”阿拉法特期待能与辽宁优秀企业深入对接,在清洁能源、医疗技术、农业科技应用以及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推进合作。
辽宁优势,“链”接全球。透过辽洽会,辽宁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找准定位,全力激活本土优势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参与国际合作的核心竞争力。
深耕“辽宁机遇”
辽洽会上,一场场“智慧盛宴”密集举行,一个个签约合作接连达成,诠释了“辽宁机遇”的丰富内涵。通过这扇开放窗口,参会嘉宾感知行业走势,探寻深耕“辽宁机遇”的发展路径。
“韩国是辽宁省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投资来源地,目前已有超过500家韩国企业在辽宁深耕发展。”辽洽会上,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第一次官文慎鹤公布了这组数据。在良好合作基础上,韩国与辽宁未来如何拓宽合作空间?文慎鹤表示,近两年,辽宁经济增速连续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机械、航空、机器人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这让韩国企业尤为关注。未来要积极寻找韩国与辽宁在科技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合作的切入点,携手培育更多新动能。
首次参加辽洽会,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欧阳利文看到了一个活力四射的辽宁。“辽洽会让我认识到,这是一个交流新技术、新趋势、新经营策略的重要平台,活动充分展示出了辽宁在人工智能、绿色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谋求新突破的雄心壮志,相信中德商业合作会迎来更多机遇。”欧阳利文说,辽宁与德国在汽车领域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他们有意愿继续把这里打造成德国汽车产业在中国的核心枢纽,帮助更多德国中小企业来辽宁探索商业机会。
国际合作的目光不仅投射在先进制造领域,辽宁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也颇受世界关注。斯里兰卡旅游部副部长鲁万·拉纳辛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正积极探讨开通斯里兰卡与辽宁之间的航线。斯里兰卡愿与辽宁共同探索“旅游+产业”合作新模式,期待将辽宁优势引入斯里兰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共绘产业升级新图景。
辽洽会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了令人欣喜的澎湃动力。在这个开放平台上,资本、技术、产品、人力、信息等各类经济要素自由充分地流动与碰撞,需求获得了匹配,创新激发出灵感,持续激荡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滚滚热潮。
责编:杨 旭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