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在村里 村子在画中

本溪县羊汤有近600历史,以鲜、香闻名,已入选“辽宁十大名小吃”。 (本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老边沟的枫叶红了,热烈而淳朴,游客逐渐增多,为村民增加收入。

坐落于群山中的新城子村如一幅油画。图为村中度假村一角。
本报记者 杨竞
提示
秋意渐浓,辽东大地悄然换上了斑斓的彩衣。新城子村坐落在本溪市大石湖风景区,与老边沟的枫叶相伴。太子河从这里穿过,明代古城就在村子里。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中,这里藏着古城、古迹、古树……古朴有序的满族庭院与山水浑然天成,如一幅流动的油画。这里的人和事及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都值得细细品味。
壹 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居住
秋风掠过,发黄的玉米叶子随风轻舞,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向人们诉说丰收的喜悦。
在沈阳的东南方大约130公里处,有一个新城子村。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四季如画,特别是秋天,枫叶红满天,阳光穿透缭绕的云霭,洒在刻有“孤山新堡”遗址的石碑上,金色的光线与明代古城、古迹交相辉映。从喧闹的城市走进小山村,心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村子中的院落多为四合院样式,有一种庭院深深的感觉。在王家大院里,59岁的王敏正在喂羊。羊圈里,一大群绒山羊或低头吃草,或站立休憩,在秋日的阳光下自由自在。
王敏放下手里的活计,同记者唠起家常:“圈里有90多只羊,俺们家除了种地就养羊,吃穿不愁,生活很富裕!”
正说着,一辆四轮拖拉机开进院,车上装满了金色的玉米。车刚停稳,一名满头白发的农妇麻利地从副驾驶位上下来。王敏赶紧迎上去扶着,说:“这是俺婆婆,92岁了,每天都到地里干农活儿,不让去都不行。这不,今天又跟儿子到东山岗地里剥了一下午苞米。”
王敏的婆婆叫王德琴。她快人快语:“小时候,我就在这片土地上玩耍。父母一年四季在地里干活儿,大地养育俺们一家人。如今,我虽然年纪大了,可腿脚还行,踩在泥土里,心里就踏实。”
老人不停地讲着往事……
在新城子村,像她这样长寿的老人还有很多。老人认为,这里的水好,空气好。
新城子村村委会主任张涛向记者证实了老人的说法。他说,“这里的自然环境让人长寿。我们村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林木茂盛,有水曲柳、黄波椤、红豆杉、枫树、天女木兰等多种国家级珍贵树种,每立方厘米大气中含7.1万个负氧离子,是天然的大氧吧。”村内有各种植物14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及省级重点保护植物23种。
新城子村里主要有王、马、蔡、刘等姓氏,有明代戍边将士的后裔,有满族八旗子弟后裔,也有闯关东迁徙而来的。几百年来,各姓氏家族之间和睦相处。
新城子村往西100米处是孤山新堡古城遗址。现存的城墙断断续续,保存较好的地方高约3米,以大青砖、杂石混合泥土砌成。这里曾是明代军事要塞,如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那些依稀可见的残存的炮台、兵营,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村史写在宣传板上。村子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在村子的东山坡出土了石斧等文物。明朝时,境内修建了长城和堡城。61岁的王在义说:“1574年(明万历二年),明朝设置孤山新堡,距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孤山新堡是相对旧堡而言的,旧堡在新堡西南5公里处,为明代辽东的重要城堡,遗址依稀可辨。”
村北头有块刻有“创筑孤山新堡记”的石碑,此碑是后人研究本溪地方史的重要文物古迹。“孤山新堡就是今天的新城子村。”王在义又向记者强调了一遍。
贰 枫叶红抗联遗址和故事更“红”
乡村如画,人在画中,新城子村四季皆景。在村里,常能看到来此采风写生的艺术家,他们将眼前的美景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再现出来。
清晨的辽东大地,阳光照着山峦、树林,也照着新城子村、老边沟和大石湖风景区。画家们早早选好地点,支起画架,将青山、枫树、古城和起早的村民、游客融入笔端。
坐在村西头的辽宁省油画学会副会长、沈阳油画学会会长曹明,画的是抗联战士形象。画布上,只见山林中,风雪在肆虐,抗联战士踏着积雪,扒开荆棘,艰难地行走,白山黑水间留下他们不屈的身影。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群山是杨靖宇带领东北抗联部队打游击的根据地。山里留下许多抗联密营、地窨子等红色文化遗存。
“抗联战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我将抗联战士融入作品中,就是想用画笔展示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曹明说,此次与画家邵世鹏、李旭、朱国良来这里写生,不仅为了描绘这里迷人的风光,更是为了重走抗联路,宣传抗联精神。
在新城子村,随便遇到一个村民,都能讲出两三个抗联故事。一位李姓村民对记者说:“从小听村里人讲,村里有一个老农民,去老边沟给杨靖宇部队送吃的。当时是大雪封山,零下30多度,他艰难地在山林中穿梭。当他预感到自己完不成任务后,就艰难地爬到一棵显眼的大树旁,在树干上,歪歪扭扭地刻下一行字:‘送给抗日战士吃’。数日后,当抗联战士发现了这位老人时,他已经冻僵了,身边放着一袋苞米。”
村子小石湖后山葬着抗联战士白东海。白东海是在给部队送情报回来的路上遭到日伪军的袭击而牺牲的。
老边沟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是当年抗联部队的瞭望台。旁边的石窝是密营哨所,上方还有窝棚和抗联一师指挥所。35岁的赵娟是老边沟的一名导游,曾无数次地向国内外游客讲述抗联战士的故事,宣传抗联精神。她讲道:“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宇将军率领抗联一师将士在这一带打了两场胜仗。1936年12月,在老边沟歼敌70多人。1937年11月在大石湖歼敌100多人,为本溪地区的抗日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讲精彩故事的还有张鑫琦和宋楠楠,他们在网上直播,不光讲村里“层林尽染”的自然风光,还讲抗联英雄的事迹。张鑫琦说,当年复建抗联遗址时,在老边沟的大石棚下挖出了抗联将士用过的碗片、铧铁。这是干什么用的呢?经专家分析,是抗联战士将其砸碎后,用在老式套筒枪上当子弹,打鬼子用的。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这首创作于1938年的反映东北抗日联军战斗生活的歌曲《露营之歌》,在新城子村几乎人人会唱。
叁 依靠文旅融合致富
无论是大石湖的山水之美,还是老边沟的民俗风情,都值得细细品味。大石湖的宁静与神秘,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老边沟枫叶的热烈与淳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热情与活力。
新城子村村民依托大石湖和老边沟的旅游资源,建起了各类特色民宿、农家院、露营地等设施近40所。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名为“枫岫”的农家院。农家院建在大石湖风景区旁边,虽然没到枫叶最红的日子,但屋里屋外已经坐满了游客。老板姜涛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将热腾腾的酸菜炖肉端上饭桌,忙得团团转。
以前,村里环境差,道路晴天扬土、雨天泥泞,虽然守着自然风景优美的大石湖和老边沟,但来旅游的人并不多。当地农民主要靠种地、跑山、搞养殖维持生活。
“现在好了,全村一改过去破旧脏乱的面貌,还铺上了柏油马路,路面宽阔又整洁,整齐划一的街墙与青山绿水为邻,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姜涛说。
村委会主任张涛介绍,如今,新城子村以枫叶观景为核心,以自然山水为基调,以生态森林旅游为主题,以抗联红色文化为内涵,将休闲度假农家乐和旅游景区有机结合,打造集餐饮、住宿、娱乐、游玩、购物、民俗及红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之地。
“简朴寨”度假村是新城子村最大的民宿——群山环抱、绿水缠绕、灰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植,不是江南胜江南。民宿管理者王飞是山东人,因为喜欢这里,就在这里安了家。他很喜欢东北的民俗,大秧歌、“社火”表演、满族服装等都是他平时关注的重点。满族的羊汤、黄面饽饽、酸汤子、酸菜、萨其马等特色美食也是他的最爱,他把这些特色美食都端到游客的饭桌上。“推窗就是山色,推门就是河景。这里没有喧嚣,四季皆景,静谧、原始与惊艳并存。秋天,那如火的枫叶,点燃我心中久违的诗和远方。”王飞随口念道。
突然,村委会方向传来锣鼓声。循声望去,72岁的高春生正领着村民在广场上排练节目,为“十一”旅游旺季做准备。
高春生是新城子村二组组长,这个小组长他一干就是40年。他最爱扭满族地秧歌。“村里人和我一样都爱扭秧歌,人多时有上百人。俺们村民俗文化丰富,大部分家庭仍然沿袭满族习俗,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我们高兴着呢!”高春生笑着说。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杨竞摄)
制图 隋文锋
东营坊乡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下辖的新城子村于二〇一五年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去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责编:杨 旭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