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住古艺|铿锵"东北大鼓"二百年兴衰传承(一)

抚今追昔,在时代的剧烈变化中,“东北大鼓”的传承历经过高峰,也曾遭遇低谷。“东北大鼓”的二百年兴衰传承史,不仅勾画了艺人的成长史,更写就出社会的发展史。 在入选“非遗”的第十五个年头,透过兴衰现状追忆“东北大鼓”,在进行传承的同时,也是致敬几代人一度逝去的青春和过往。

“网”住古艺|铿锵“东北大鼓”二百年兴衰传承(二)

后人评价霍树棠表演的“东北大鼓”,一致认为他唱腔宽厚甜润,铿锵悦耳,表演稳中有动,动中有静,因此推选他为奉派“东北大鼓”的最杰出代表。 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不仅是霍树棠本人平日里勤学苦练的结果,更包含了他从同行、前辈那里观摩、吸纳后的苦心孤诣。一段霍树棠个人的学艺和成名史,浓缩的是整个“东北大鼓”的百年演变和发展史。

“网”住古艺|铿锵“东北大鼓”二百年兴衰传承(三)

“那时候听说谁的哪部书讲得好,就赶紧攒钱,跑去专门听,等听了一段时间后,还要问明白长处在哪里。”——这是已故“东北大鼓”艺人陈青远在晚年回忆自己向其他流派艺人学习的情景。 在当时,部分有追求的“东北大鼓”艺人不约而同意识到了从不同流派中取长补短的重要性,霍树棠在发现了自己所学唱腔在细微处与其他流派艺人存在不同后,很快也加入到了求贤问业的行列中。

“网”住古艺|铿锵“东北大鼓”二百年兴衰传承(四)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发动了旨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资料显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不仅对“东北大鼓”的表演曲目加以严格限制,曾经孕育、发展了“东北大鼓”一百余年的茶馆、戏园,也被侵略者们牢牢控制,妄图使之成为宣传其侵略政策的工具。 在这样的局面下,部分艺人选择了离开沈阳,“辽宁大鼓鼓皇”朱玺珍前往天津,“东北大鼓”艺人傅凌阁带领的“傅家班”转道去了北京……

“网”住古艺|铿锵“东北大鼓”二百年兴衰传承(五)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社会重新恢复原有秩序,有关复兴“东北大鼓”的话题重新得到提及,但此时的外部环境早已变换了模样。东北音专(沈阳音乐学院前身)退休教师张玉梅发现,当时仅在少数县镇及农村还有一些专职或业余的“东北大鼓”演员在坚持演出活动,而在各大城市的曲艺舞台上几乎销声匿迹,即或偶尔有一个东北大鼓曲目,观众也常常是闻鼓而走。

  • Copyright © 2000 - 2024 www.ln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站各类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所有 北国网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1120200045
  • 沈网警备案20040201号
  • 北国网官方微信
  • 带你每天
  • “ 动 ”
  • 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