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着说 演着看 新讲古 有创意
今年4月,谷雨时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谭振山民间故事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谭丽敏走进了辽宁农业博物馆,为孩子们讲述“春华秋实”的故事。对于谭丽敏来说,民间故事的传承和传播是多样化的,走进博物馆为孩子们讲故事,是她努力传承这一非遗项目的渠道之一。
在休闲娱乐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很多非遗保护相关单位、社会组织、传承人在坚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创新传承方式,让更多人爱上民间故事、爱上非遗项目、爱上传统文化。
自2017年开始,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副教授隋丽在讲授民间文学概论课程的同时,还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故事讲述和创意表演实践活动,组织了辽宁大学“民间文学戏剧艺术节”活动,延续至今。在此期间,师生共同创作了300余则音频故事、30多部故事舞台剧、30多个故事视频短片、40多个故事剧本,并将这些作品在多个新媒体平台发布。2019年7月,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批准,全国首个“中国大学生故事基地”落户辽宁大学,师生围绕新文科视野中的中国故事、故事的艺术转化及创意实践、故事的现代传承与传播等方面进行艺术探索和研究。与此同时,辽宁大学打造了“蒲河故事会”,将其作为民间文学实践园地,发布学生录制的民间故事,用青春的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路径。
今年2月,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创意讲古”非遗故事会上线,与辽宁大学“大学生故事节”活动相结合,筛选出展现辽宁地域文化特色的故事音画《山中方七日》、故事绘画《笊篱姑姑》、故事动画《桃山白酒》《秃尾巴老李》《百鸟衣》五部优秀故事作品进行集中展播,让人们从“听”故事到“看”故事,让田间炕头的民间娱乐成为文化新时尚。
生活在盘锦的90后女孩贾钰焓和弟弟刘震堃都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古渔雁民间故事的传承人。过去,民间故事是“你讲我听”,古渔雁民间故事10名主要传承人的传承方式均为“口传”。刘震堃利用专长,将故事内容绘制出来,目前,姐弟俩已经制作了若干个两到三分钟的小动画,未来将放到新媒体平台,作为原创视频传播,让更多人通过更新的方式了解古渔雁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的传播应该是多样的。讲故事不需要特定场合,可以随时随地讲。”谭丽敏认为,传承民间故事不仅仅是讲故事,也是在讲做人的道理。因此,更应该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中的真善美,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听听传统的声音,走近经典的文化。
(本报记者 刘海搏)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